2025/04/11-英劇《混沌少年時》一兼談英國《線上安全法》的背景

英劇《混沌少年時》一兼談英國《線上安全法》的背景

 

如果某日醒來,父母發現自己乖巧可愛的兒子(女兒),忽然被指控犯下最嚴重的謀殺罪,是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夢魘之一?

「怎麼可能 ? 一定是誤會!」 鏡頭拉向只有十幾歲、面孔清秀、身材瘦弱的少年,觀眾也會跟父母一樣有同感。這個每天乖乖上學、大部分時間待在家中房間的孩子,肯定是警察弄錯了。

只是當劇情展開,隨著愈來愈多的證據攤開在眼前,父母(以及觀眾)這才驚異的發現:原來自己並不清楚孩子在做什麼? 在想什麼? 青少年們透過網路與暗語文化、築起他們的宇宙結界,同住一家的父母子女之間,關係非常親近,但原來彼此又似乎很陌生。

這正是串流平台上英劇《混沌少年時》(Adolescence)的主軸,短短4集,絕無冷場,個人覺得是今年神劇之一。

剛好有機會參加一場有關英國《線上安全法》(Online Security Act)的座談會,和與會學者談起這部影集,可以說正是英國《線上安全法》立法背景的最佳案例。

早在2023年通過的《線上安全法》,對數位平台治理的雄心,與歐盟《數位服務法》相近。該法為了給予業者緩衝期,2025年3月中開始施行,細究起來,也有許多與《數位服務法》不同之處。

從台灣的角度出發,也許我們會疑惑,英國向來講究媒體自律,為何會通過一項以網路安全為名、對網路上「不法內容(illegal content)」 以及「有害內容(harmful content)」 賦予通訊傳播主管機關Ofcom更大的管制權力(包括可向法院聲請禁止接取服務命令),同時還有高額罰款和刑期手段,強力要求大型數位服務業者配合各項法律義務。

對於歐洲國家紛紛提出法律「治理」這些絕多原生於美國的數位巨擘業者,美國副總統JD Vance今年訪問歐洲時,不客氣的批判這些法律傷害言論自由,相信一定程度展現了平台業者的心聲。

這部法律在英國也引起許多批評,但許多批評聲浪並非Vance所說的侵害言論自由,反倒是有許多人權團體、婦女兒少保護團體,對這部法律「不夠積極」紛紛表示不滿。例如:網路觀測基金會(Internet Wach Foundation)就說,這部法律只要求者在「能夠執行的科技範圍內」處理不法內容,根本是讓數位平台有藉口逃避責任。

Molley Russel 基金會的執行長,也出面炮轟說這部法律是個災難,但不是因為言論自由受損,而是因為該基金會認為主管機關根本上沒有搞清楚事態的嚴重性,因此這些法律無法充分防護人們、不在網路上遭遇傷害。對了,Molley Russel本人在2017年,在網路上看到推廣自殘的圖像之後進行自殺,當年她14歲。她的家人在事故發生後,開始積極推動移除網路有害內容。

「混沌少年時」在英國大大轟動,連首相Starmer都公開說自己和家中14歲的女兒 、16歲的兒子一起看了這部迷你影集,深受震撼,認為這部戲強有力的展現了青少年如何透過網路接觸了許多有毒、厭女仇女的內容而深受其害,並且決定讓這部影集在英國的中學廣為播放。

一項調查顯示,75%的英國父母,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在網路上看什麼、做什麼; 但有87%的父母說,他們實在不確定孩子在網路上幹嘛。從這部神劇,我們或許可以更加明白,英國為何會如此重視保護兒少網路安全,而推出這樣一部比以往更加嚴格的《線上安全法》。